形态描述
体型小,黑色,覆灰黄色粉被。触角第3节、间额、下颚须、小盾片、前缘基鳞黑
色;触角第1、2节、新月片、口上片黄色;足腔节红黄色。中胸盾片具4个黑纵条,
腹部背面具黑纵条,第3、4背板后缘无黑色横带,下腋瓣白色,腹部两侧无黄色斑。
雌性 头部腹眼裸,单眼鬃发达,着生于前、后单眼之间,两单眼鬃之间的距离约
为两后单眼距离的1/2,外侧额鬃2根,外顶鬃发达与眼后鬃相区别,前顶鬃缺如,后
顶鬃每侧1根;在眼后鬃后方具黑色小鬃;间额大致平行,中部的宽度窄于侧额;额
覆灰黄色粉被,额宽大于复眼宽;额鬃2根下降侧颜不超过触角第2节中部水平,侧
额毛少、下降至侧颜不超过第1根额鬃水平,侧颜覆银白色粉被,中部的宽度窄于触
角第3节;触角短小、第3节端部前上角具刺状突起,第3节长为第2节的2倍,触角
芒第2节不延长,第3节1/4长度加粗;髭着生口缘上方,颜堤鬃仅2根、分布于鬃
附近;口缘膜质、向内略凹陷,中颜板平无颜脊;下颚须棒状,口盘细,颏短小;后头
平、大部分被淡色毛,后头伸展区发达、具细毛。胸部覆黑色毛,中鬃3+3,背中鬃
3+3,翅内鬃1+3,腹侧片鬃1+1,翅侧片鬃1,肩鬃2根有时中间加1根小鬃,肩
后鬃1根;前胸腹板裸,前胸侧片凹陷裸,
后气门前肋裸;小盾片半圆形,具斜生的黑
毛,有3对缘鬃,心鬃缺如,小盾端鬃发达
交叉向后方伸展,两小盾亚端鬃之间的距离
大于亚端鬃至同侧基鬃的距离,其比例约为
1:2,小盾侧鬃缺如;翅r4+5脉基部具1根
小鬃,肘脉末段约与m-cu脉等长,前缘脉
第2段腹面裸,第2段约为第4段长的
1/2,前缘刺不明显;中脉心角在翅缘开放,
心角至翅后缘的距离小于心角至中肘横脉的距离,端横脉微向内凹入,r1脉裸,下腋
瓣圆形、不与小盾片外缘相贴;前足爪不长于其第5分跗节、前胫节具2根后鬃;中胫
节具1根前背鬃、2根后背鬃、1根腹鬃;后胫节具2根背端鬃、端部具腹鬃、2根前
背鬃,后基节后方裸。腹部毛倒伏状排列,腹部第2背板基部凹陷达后缘,第1+2背
板无中缘鬃;第3背板具中缘鬃1对、侧缘鬃1根、无中心鬃及侧心鬃;第4背板具
缘鬃1排、无中心鬃及侧心鬃,腹面两侧无密毛斑;第5背板具1排缘鬃,腹面两侧
无密毛斑,腹板外露、约占腹面宽的1/4。
体长 4~5mm。
色;触角第1、2节、新月片、口上片黄色;足腔节红黄色。中胸盾片具4个黑纵条,
腹部背面具黑纵条,第3、4背板后缘无黑色横带,下腋瓣白色,腹部两侧无黄色斑。
雌性 头部腹眼裸,单眼鬃发达,着生于前、后单眼之间,两单眼鬃之间的距离约
为两后单眼距离的1/2,外侧额鬃2根,外顶鬃发达与眼后鬃相区别,前顶鬃缺如,后
顶鬃每侧1根;在眼后鬃后方具黑色小鬃;间额大致平行,中部的宽度窄于侧额;额
覆灰黄色粉被,额宽大于复眼宽;额鬃2根下降侧颜不超过触角第2节中部水平,侧
额毛少、下降至侧颜不超过第1根额鬃水平,侧颜覆银白色粉被,中部的宽度窄于触
角第3节;触角短小、第3节端部前上角具刺状突起,第3节长为第2节的2倍,触角
芒第2节不延长,第3节1/4长度加粗;髭着生口缘上方,颜堤鬃仅2根、分布于鬃
附近;口缘膜质、向内略凹陷,中颜板平无颜脊;下颚须棒状,口盘细,颏短小;后头
平、大部分被淡色毛,后头伸展区发达、具细毛。胸部覆黑色毛,中鬃3+3,背中鬃
3+3,翅内鬃1+3,腹侧片鬃1+1,翅侧片鬃1,肩鬃2根有时中间加1根小鬃,肩
后鬃1根;前胸腹板裸,前胸侧片凹陷裸,
后气门前肋裸;小盾片半圆形,具斜生的黑
毛,有3对缘鬃,心鬃缺如,小盾端鬃发达
交叉向后方伸展,两小盾亚端鬃之间的距离
大于亚端鬃至同侧基鬃的距离,其比例约为
1:2,小盾侧鬃缺如;翅r4+5脉基部具1根
小鬃,肘脉末段约与m-cu脉等长,前缘脉
第2段腹面裸,第2段约为第4段长的
1/2,前缘刺不明显;中脉心角在翅缘开放,
心角至翅后缘的距离小于心角至中肘横脉的距离,端横脉微向内凹入,r1脉裸,下腋
瓣圆形、不与小盾片外缘相贴;前足爪不长于其第5分跗节、前胫节具2根后鬃;中胫
节具1根前背鬃、2根后背鬃、1根腹鬃;后胫节具2根背端鬃、端部具腹鬃、2根前
背鬃,后基节后方裸。腹部毛倒伏状排列,腹部第2背板基部凹陷达后缘,第1+2背
板无中缘鬃;第3背板具中缘鬃1对、侧缘鬃1根、无中心鬃及侧心鬃;第4背板具
缘鬃1排、无中心鬃及侧心鬃,腹面两侧无密毛斑;第5背板具1排缘鬃,腹面两侧
无密毛斑,腹板外露、约占腹面宽的1/4。
体长 4~5mm。
国外分布
外高加索,西伯利亚,库尔岛,瑞士,德国,
意大利(南部)。
意大利(南部)。